為促進鄉鎮(街道)行政審批更加規范高效、便民利民,行政執法更加嚴格規范、公正文明,推動基層干部廉潔從政,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執法環境,鄉鎮(街道)行政審批、執法人員請注意,從即日起,以下方面問題將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監督:
1.行政審批事項、執法事項銜接不順暢、不到位,相關人員對事項內容、設定依據、業務要領等不熟悉、不掌握。
2.行政審批事項、執法事項未進行公開、動態調整。
3.網上審批的知曉率、利用率低。
4.服務電話無人接聽或接聽后態度生硬、敷衍塞責。
5.超過規定時限審批。
6.不履行一次性告知義務,讓群眾“多跑腿”。
7.對負責受理、初審、審核等事項的材料、程序不嚴格把關,企圖蒙混過關。
8.違規增加審批前置條件或審批要件。
9.放松審批條件,提供資料不全卻予以審批。
10.指定或變相指定中介服務機構。
11.體內受理、體外循環,鄉鎮(街道)只負責受理、審核賦權事項,“蓋章有效”仍由原職能部門負責。
12.利用行政審批權、執法權給企業和群眾設卡設障,吃拿卡要。
13.行政審批和執法中態度粗暴,冷硬橫推,推拖躲繞,中梗阻、踢皮球。
14.應立案不立案或不符合立案標準卻立案。
15.不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取證,偽造證據,隱瞞調查信息。
16.應處罰不處罰或不應處罰卻予以處罰。
17.濫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政處罰畸輕畸重。
18.只進行處罰,不沒收相關財物;重處罰、輕整改,以罰代改。
19.擅自截留、挪用、私分、私放、出借罰沒物。
20.隨意改變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大案小辦、小案重罰。
21.強迫企業購買指定商品或接受指定服務,向企業索要產品或強制低價購買產品。
22.亂用職權,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為違法行為充當“保護傘”。
23.其他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