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大豆能種在同一塊田里,保障玉米產量的同時,還能多收一季豆,真是一舉兩得。”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完全超出了預期,收益非常可觀。”
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節。河北各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提質增產效果,得到種糧大戶們的一致肯定。
糧食生產的大頭兒在秋糧。今年是河北D一年大面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品種特點、配套機具和生產水平,探索完善種植和管理模式,通過交替復合種植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標,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AQ底線。
大豆玉米“手牽手”,一季雙收效益好
10月13日,位于邢臺市南和區的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田里,一臺臺收割機在地里來回穿梭,一派秋收繁忙景象。
“經過實打實測產,玉米畝產557公斤,大豆畝產112公斤,實現了‘一季雙豐收’。”該合作社種植大戶王志剛說,今年他D一次嘗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共種了400畝地,開始時心里是有顧慮的,擔心產量上不去,但看到實打實的收獲后,心中顧慮全部打消了。
在田間地頭,王志剛給記者算了筆收支賬:“復合種植模式比凈作模式每畝多投入約200元,但能多得一季豆,這樣比單一種植玉米每畝能多賺近600元。”
今年,邢臺市南和區主動承擔了2.5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占邢臺市總任務的20%。其中,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承擔2.46萬畝,單體實施面積全省Z大。
“我們幫助種植戶進行選用良種、農田除草、防病控蟲等田間管理,從農機改造到技術指導,種植戶需要什么服務,我們就提供什么服務。”邢臺市南和區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研究員溫春爽說,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能充分發揮玉米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于提高產能和土地利用率,在保證玉米不減產的基礎上,還可增加一季大豆的收入,達到一地雙種穩糧增收的目的。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過程中,選種是關鍵。溫春爽說,南和區選擇株型緊湊、抗倒性強的玉米品種,這樣能保證通風透光;大豆主要選擇耐蔭、抗倒、耐密的品種,保證在和玉米套播的情況下,產量依然較高。
一直以來,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爭地的矛盾。玉米主產區也是大豆主產區,兩者種植區域和季節基本一致,種玉米就會減大豆、種大豆就會減玉米,兩者種植面積如同蹺蹺板一般此消彼長。同一塊地怎么才能做到魚與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專家介紹,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的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間,通過調控行株距,實現玉米種植密度與凈作相當,大豆種植密度達到凈作的70%,實現玉米產量基本不減、增收一季大豆,是傳統間套種技術的創新發展。
增收的同時,病蟲害防控效果更明顯。有對比數據顯示,大豆玉米種在同一塊田里,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病蟲害發生率顯著降低,農藥施用次數減少2至3次、施用量減少25%。兩種作物的病蟲害發生類型和規律不同,通過帶狀種植能夠降低病蟲危害。示范表明,大豆病蟲害發生率下降30%以上,可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河北組織專家研討并結合生產實際,推薦適宜河北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為“2行玉米∶4行大豆”“4行玉米∶4行大豆”“4行玉米∶6行大豆”,并制定了相應的品種、帶寬、株距、田間管理收獲的全程機械化等技術模式。
在穩定凈作大豆面積前提下,河北今年依托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玉米主產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02.3萬畝,實現大豆玉米協同高產,收益不減少,助力糧油生產提質增效。
政策支持有保障,推廣應用前景廣
秋收時節,同樣忙碌的還有邯鄲市永年區大北汪鎮的種糧大戶李衛平。
“穩糧擴豆是國家糧食產能提升工程,作為一名種糧大戶,須支持。”李衛平說,今年年初,永年區農業專家講解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好處,他立馬就報了名,“現在看來,經濟效益超過預期。”
李衛平今年流轉500畝土地種糧,夏種時先期播種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0畝,還想再擴種200畝,卻遇到了資金難題,購種、化肥、整地、播種、打除草劑等急需一筆錢。
6月22日,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建行、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召開金融支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及土地流轉銀企對接視頻會。會后,永年區組織轄區部分種豆大戶和建行永年支行負責人,推介“穩糧增豆貸”,專項支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手續簡便、放款快、利息低,從申請到放款僅2天時間,解決了我的大難題。”李衛平說,他申請的20余萬元貸款到賬后,立即著手擴大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0畝,總種植面積達到350畝。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頭。省農業農村廳對于承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的主體,在國家財政每畝補貼150元的基礎上,省級財政每畝配套補貼50元,每畝補貼達到200元,彌補播種、施肥、打藥、收獲等環節增加的成本,調動了農戶種植主動性。
“每畝補貼200元,玉米不減產,還能多收一季大豆,我對這種新型種植模式充滿信心,值得種!”李衛平說,一系列惠農政策,讓他種地越種越有勁,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據了解,我國玉米套播大豆種植模式歷史悠久,但傳統的間套種模式技術環節多、費勞力、不能機械化,效益不明顯。與傳統種植模式不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傳統間套種技術與機械化、標準化種植相交融的創新發展,機械化生產技術水平較傳統間套種有很大提升。
記者梳理發現,針對今年頭次大規模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政策層面也在積極破題,各部門相繼因地制宜出臺了相應的技術指導意見。
全國農技ZX印發《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強化技術指導,嚴防發生藥害,保障生產AQ。農業農村部專門制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為加快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針對部分地區機收經驗不足、損失預期偏高等問題給出方案。
為破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種管收機械化操作瓶頸,推進種植技術輕簡化,降低勞動強度,河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機具創新研發,因地制宜提升播種、植保和收獲等機械化水平。
利用現有農機購置及應用補貼政策,河北加大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具補貼力度,補貼比例提升到35%,對已在補貼范圍內的4行玉米(大豆)播種機、高地隙噴桿噴霧機、2行玉米收獲機足額保障。對購置適用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具優先補貼、應補盡補,加快補貼資金兌付進度。
在專用機具研發生產方面,河北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專家智庫作用,依托河北農哈哈、河北興華等農機生產企業,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和噴桿噴霧機聯合攻關,圍繞作業速度低、根茬易堵塞、通過性能差等問題,突破高性能排種器、分層深施肥等技術瓶頸,補齊專用機具短板。
“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保障國家糧食AQ的戰略手段,是降低大豆和油料對外依存的重要選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擴大大豆面積、提升大豆產能和自給率的主要途徑,通過復合種植推進玉米和大豆兼容發展、協調發展,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AQ底線。